Monday, July 19, 2010

上山下谷探访广西弄关屯受助学生

去年初冬,“爱能改变世界”这个以爱心与捐资助学为宗旨机构组织回访团到中国广西省内数个乡屯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回访贫困受助学生以让助学者亲身到实地视察与了解受助学生的家庭状况。除了本地国人外,团员包括来自英国,澳洲、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香港的爱心人士。

那天上午八时,团员一行三十几人乘坐两辆当地人士义务提供的客车从靖西县城出发。预定两小时后抵达目的地大莫村弄关屯。

 
靖西街景杂乱而充满生气

广西省靖西县独有奇特的地形地貌,峰丛林立,峡谷众多,洞穴广布,暗河纵横。当地人自赞:桂林山水甲天下,靖西山水甲桂林!
行程20分钟后,我们来到了一个古老村镇:旧州。自古以来,旧州以制绣球出名。500多户人家均会制作绣球。旧州街后山水,更为美妙惊人。
进入绣球街正门

从靖西到龙邦这一段公路正在修建,路上并不好走,上午十时,抵达龙邦,比预定时间迟了许多。龙邦口岸是中越边贸四个二类口岸其中的一个。二类口岸不允许私家车过境。
不久,我们便转入一条崎岖扬尘的小路,蜿蜒在灰录色农田里,告诉我们收成季节已过。
走了一程,车底下变成了不足10公尺宽的山路,一侧是光秃秃的峭壁,另一侧是几十公尺的悬崖,道路碎石遍布,稍有不慎便会连车带人翻滚入谷底。翻过了一个山头,山谷中出现了一个小村庄,目的地弄关屯到了。
从山腰下望弄关屯

“Wu chao ge!"( 欢迎你!)

" Ni nya jon? " ( 你好吗?)

我们的车在一处平地上嘎然停止,一群学生与乡民立在前面迎接我们,小孩子高兴地拍起手来,笑容可掬,壮键的农妇或抱或背着小娃,殷勤走向我们的女团员,很自然地握手,老农夫们粗拙的手掌也伸过来,表示欢迎我们的到来。
一下车,我们的负责人即向当地领导与学校教师询问今年弄关屯适龄儿童是否都有来报名上学?今年在籍学生有人退学吗?在外求学的中学生又怎样了?

靖西县大莫村弄关屯
中国广西省靖西县与越南高平省接壤。在边境一带的居民因受自然条件和过去多年战事的影响,生活相当困难。弄关屯是靖西县唯一的苗族屯。全屯40多户人家约有260人。由于地处石山区,耕地不多,加上政府为环保而严禁守猎活动,又加上群众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该屯人均纯收入仅为人民币800元,是绝对贫困人口。
弄关屯民住屋破烂不堪, 有的屋子都是乱石砌成的,屋顶也破破烂烂,难以挡风遮雨,让人心生怜悯。屯里的房屋已修建了几十年,常年累月人们都要爬上屋顶修葺几轮,的确是已难以再居住了。
不过,让居民欣慰的是,政府已经批准拨款资助屯民购买材料,建造新房子,每户人民币一万九千元。所以在屯内,空心砖,屋瓦之类的建筑材料, 随处可见。

屯民与破烂不堪的住屋

建新屋子正进行中

弄关屯人多,可供耕种地少,土地资源有限,增加收入难度大。但是,为什么不往他迁呢?屯民说:因国防需要,政府不鼓励居民往内地迁。唯政府答应要帮助群众找致富门路,用好用活土地资源,种植经济效益高的农作物。同时也要加强培训,提高边民的劳动素质,引导屯民走出山门,到外地务工,发展劳务经济。


弄关屯学校教育概况
位于该屯中区,弄关民族小学始建于1951年,校园占地面积只有60平方米,数年前才进行改扩建成拥有六间课室钢骨水泥建筑物。五个教学班,在籍学生60人。在校教师有三人,校长同时掌管两所学校,另一所为大莫村小学。
弄关民族小学一周上课五天。上课时间从上午七时至下午五时,午间十二时正起休息两个小时。晚上七时至八时半学生也来校自习。

弄关民族小学外观

像其他许多偏远落后的贫困山区,由于地理环境恶劣,地方财力严重匮乏,教学设备严重不足。举例来说:学校只设有一小图书角落,更谈不上其他比较先进的教学设备了。
几乎所有的中国儿童都上六年小学,接着再上三年初中,这是义务。可是,在这里,也有许多儿童不得不提前结束小学教育。在本地修完小学后,孩子们就得到十多公里外的龙邦镇中学,继续求学。不过,有能力上中学就读的学生不多,能修完中学教育的屯民就更少了。原因是:父母无法为孩子筹措学费,并要孩子帮助种地。
穿上传统服装部分女学生



正在龙邦镇初级中学求学的一位女同学说:龙邦镇初中有四十多位老师,学生近七百名,全都是寄宿生。从弄邦屯去的学生本来有十五位,后来有几位男同学没修完初中就辍学了,现只剩下我们十位。每个周末我们都回家,学校不允许我们留校。在学校,我们吃自己带来的米饭。学校分配给每个学生两个可以蒸饭的铁饭盒。吃早餐时,每个学生先把自己带来的米准备好后,把饭盒交给橱工。吃午餐时,再把另一个饭盒交上去,那便是我们的晚饭了。饭量多少由学生自己决定。佐餐由校方免费供应。




互动节目丰富多彩
安顿下来后,各项活动在球场,在课室内四处展开。笛声一响,全校学生集合,大家齐唱赞美爱心歌曲。接着下来,分别由来自各国爱心人士以国旗介绍自己的国家,载歌载舞,生动有趣。来自香港对理发学有专长的周女士要给高年极的男生剪头发,但男生们个个扭扭捏捏的。周女士拉起一男生的长头发说:你们的头发长得快赶上女孩子了,看起来更像女生了,要不要改个女孩子的名字?周女士的这番话果然奏效,男学生红着脸,一个个走上前台,站在一旁,等候理发。随后马来西亚代表也表演一出有关爱心短剧。




分组活动开始了,爱心人士忙碌开来,有得带学生到课室给他们拍个人近照;有得和学生玩不同国家的传统游戏。中午,大家一起进餐后休息。

休息时间走走看看

趁着短休时间,笔者离团到屯内其他地方走走。到处看看。所到之处,所看到的东西,除了石头,还是石头。
在校舍后方,有一座住校老师的小菜园,在园里的沙土上种满了各种绿油油的蔬菜,虽然土质看起来是贫瘠的土沙石。
        再走几步,笔者见到不远处有人向笔者招手,走上前去,原来是几位建筑工人在空地上围桌休息吃饭。在这里,笔者品尝了小时候常吃的手工豆腐,还有喝起来很顺喉的本地茅台酒。
闲聊中,屯民说:弄关屯最大的“不方便”是缺水。没有水生活就难捱了。生活在山区里,他们生活用水全靠雨水。屯里虽建了储水塔,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个问题。不过,毕竟储水塔容量有限,只要一两个月不下雨,储水塔便要告罄了。储水塔没有水了,他们就要到远处积水潭挑水吃。          

屯民也说:经过国家开展边境建设大会战,弄关屯条件比以前好多了,但目前缺乏致富的技术和门路,没有稳定增收的项目,群众手中没有钱,消费水平底,一家能够温饱就心满意足了。
谈到1979年对越南反击作战,一个老兵回忆说:1979年2月17日,对越反击作战开始,一个参加过那场战争的老兵,永生都不会忘记这场血与火的一幕。17日凌晨,边防部队奉令对越军进行反击。接下来几天,军队分别从水口、念井、友谊关方向出国。万炮齐鸣,天摇地动,一个月的战斗拉开了序幕。3月初,军队接到撤退的命令。3月中旬,部队回头进入国境线,战争总算结束。


受助学生家庭访问

午餐时间过后,部分团员留校给学生作各方面的学习辅导,给学生上了一堂励志课,还有简单手工艺制作等活动。另一部分团员则到附近学生住家访问,进一步了解受助学生家庭生活状况。


我们的车行走了一刻钟后,在一条小路旁停下。爱心人士随即下车,要到目的地许同学的家还有一段路要走。这里的山道路难走,道路坡度大,往往又没有台阶,经过这里,要异常小心。
走走停停,我们来到了一栋乱石砌成的屋子,屋子上半部是捡来的木板,胡乱拼钉了门窗。阳光透过破陋屋顶斜射进屋内。房门打开后,传来一股气味,一位老婆婆站在门口,满面泪水,一一与到访的客人紧紧握手。向内一望,没有椅子也没有桌子,房间内的床垫破烂不堪,床上散落着破旧的蚊帐和单薄的被子。屋内没有一件家电,更没有电线。



许同学的父亲因病早故,母亲到外地工作,不再回来了。家里只剩下老祖母,婆孙俩相依为命,苦难生活已挨过多年了。庆幸的是,这几年,得到爱心人士,邻居,学校老师和同学等接力相助。我们也募集了一批过冬的衣物及生活用品,还有一些干货食物,送给老婆婆留着日常备用。一个来自香港的爱心人士,脱下身上的外套厚衣,送给许同学。

分发助学金与用品

家访回来,学生再次集合。负责人把筹集得来的助学金分发给孤儿,特困的中、小学生。全校女生也各自分到了一双鞋子,一个书包,衣物和文具用品等。为什么比较关心女生呢?因为大家对农村孩子读书问题有这样的共识,即当一个家庭遭遇贫困时,家中女童的读书机会要少的多。因此,很多人都想资助女童,给她们与男孩子竞争的机会。
之后,负责人把早上所拍的照片,分回给大家。同学们看见相片中的自己,一个个好奇地指指点点,脸上开了花。
时届下午六点钟,团员收拾行李,准备回靖西。
走出校园,一路上见同学们高举双手向我们告别。
Ko mu ko! Ko mu ko!”
“   再见! 弄关,再见!”


   



 

No comments: